东一设备网

晚清权臣李鸿章一生劳于洋务,后人对其评价真的很客观吗?

  年少不识李鸿章,

  而立方知真中堂。

  中堂何曾负天下,

  万千史书尽负他。

  --梁启超的《李鸿章传》

  李鸿章是晚清末期朝廷主和派首领之一,他一直主张对洋人忍让,同时寄希望于洋务运动。义和团出现后他便被冠以“汉奸”之名;八国联军侵华之时李鸿章拒不奉诏出兵勤王,而后代表中国与外强签署诸多不平等条约之一《辛丑条约》。大部分国人对李鸿章的认知就是卖国,认为所有卖国的事都是李鸿章出面干的。认为他一手造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与不公:比如他主和拒战,兵败甲午,割地赔款。

  笔者认为这样的看法是有失偏颇的,社会在进步思想在开放,应该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从新的视角去审视过去的人物事件,而这样会有新的结论和看法。

  应该说李鸿章是爱国的,只不过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地位,也注定了他的无奈和身不由己。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李鸿章对国家现状和前途有更清醒、更开放、更切实的认识。

  在晚清末期内忧外患、经济落后、列强俯视的时代背景下,李鸿章主张外修和好,内图富强,或可渐有转机。他曾上书直言:大清国已没有继续封闭锁国的必要,西方势力有侵占中国的野心,已经从在文化上侵蚀着中国,大清对此必须保持警惕。世界发展至今日,一国已不可能关闭国门而安然生存。大清应该打开国门参与世界经济的往来,不但可以富强自己,还可以制约别人。在对外开放中,李鸿章坚持开放与主权并重。李鸿章访问美国,答记者问时说: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同时对于铁路、电讯等事务,要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

  李鸿章主持的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至关重要影响。

  李鸿章的主持和参与洋务派开创了多个中国近代第一。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第一条电报电缆线。李鸿章为大清国近代化所奠基的所有事业,令他身后的国人一直在受益。

  李鸿章的大逆不道行为保护了中国的根本利益。

  在甲午海战之前,朝廷上普遍认为日本国小不足畏,故全国主战,唯独李鸿章知道小日本的强盛,认为逆料中国海陆军皆不可恃,故宁忍诟言和。但是朝臣都认为李鸿章误国,最后李鸿章不得已而备战。实际上大清海军多年未检阅,设备老旧、弹药过期、设备也不全,完全无力开战。结果甲午一战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浩浩大清败于一个弹丸小国,国人举国愕然。试想当时李鸿章的意见如果被采纳,至少不会有这么大的损失。

  又如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天津进兵北京。清朝廷要求各省封疆大臣率兵北上共同灭洋。李鸿章深知国家忧患日深,北上必败。“若不量力而轻于一试,恐数千年文物之邦,从此已矣”。因此李鸿章面对朝廷的“北上勤王”,李鸿章选择“此乱命也,粤不奉诏。”是的,李鸿章抗旨成了“出卖民族利益的无耻之徒”,但是他们确保了大清南方半壁江山的稳定。

  李鸿章多次在国家出现存亡危机时出面收拾残局,以“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思想境界,与外国列强谈判,忍辱负重,利用他个人的智慧和才能,为中国争得了在当时条件下的最大利益。

  甲午战败李鸿章去日本议和。日本人提出割让辽东、台湾、澎湖,赔款军费3亿两白银,在朝廷模棱两可的“着鸿章酌量办理”的态度下,与日本首相伊藤博唇枪舌战,并以自己的被刺逼迫日本停战,削减战争赔款1亿两,最后两害取其轻签署了《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朝廷仓惶西逃,又请李鸿章从广东回京与侵略者谈判。李鸿章不顾家人劝阻,以老病垂死之身与列强周旋,力排众议,在保全国家体制的前提下,与列强签署了《辛丑条约》,而后他便吐血去世。

  结束语:可以说李鸿章完全是在为清廷的无能背锅,在那个世纪之交那段悲伤的日子里,清廷需要一个罪魁祸首,让国人的屈辱得到宣泄。国家落后必然挨打,打则必输,输则必割地赔款,割地赔款必有条约签署人。李鸿章就是落后国家的代表,因此笔者妄言如不是李中堂在,谈判桌上中国输得会更多。

  又是“嗡嗡嗡”,几个苍蝇碰壁。李鸿章卖国,吃回扣,发家致富,花钱“走向共和”!能把历史翻转?1840年以来,仁人志士的鲜血染红了卖国贼的丑恶嘴脸!人民英雄纪念碑永远是镇妖神器,苍蝇,老鼠?推不倒。

  洋务无果,北洋两战覆没。主将无责呼。北洋覆灭洋务无功。李合肥家产富可敌国。按财产来源不明也判几十年吧

  洋务运动是李鸿章一手操办的,注入了无数的心血,其中成果也是很明显,虽然最后以失败为告终。

  创办了近代工厂和军事工业,对当时的中国有着极为促进的作用,并且快速发展了当时中国的经济链条,极大的帮助了中国资本主义商业的发展。实施了近代交通如轮船公司、轮船厂、铁路以及电报沟通,开创了水路交通和信息事业的近代化发展。然后就是派遣中国学生去西方国家学习先进技术,为国家国防提升有力的保障(培养第一批近代科学人才)如果没有李鸿章的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工业不知道要推迟多少年。而李鸿章这么做也不过是要维护摇摇欲坠的清王朝,不想要清王朝毁于灭亡。李鸿章是近代史中比较复杂的人物之一,有的人说他是功臣,也有的人说他是卖国贼。具体说话也只有凭心而论了!总之李鸿章他是近代中国改革的先驱者,他的历史功绩是无法被抹杀的!还有后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不管派谁去谁都是签,而李鸿章敢于站出来,去和那些恶魔谈判,努力争取少割一点地、少赔一点款,真是身存爱国之心。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 吾悲李鸿章之遇。

  

晚清权臣李鸿章一生劳于洋务,后人对其评价真的很客观吗?

  劳于洋务?在我看来,用“卑躬屈膝”更为合适。李鸿章作为朝廷大员,位高权重,又有兵权在手,可是翻遍历史书籍,除了“内乱”之外,他有一次提出对抗列强的吗?

  甲午海战,正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之际,慈禧不愿战,其他大臣的心思也都在如何博太后欢心上,而且水师的开支也被拿去重修颐和园了,不少人都认为当时是李鸿章“一个人”在和整个日本斗,李鸿章瞬间就成了英雄,真是这样吗?如果当时李鸿章没有私心,不是为了保全自己一手建立的北洋水师而采取“避战保舰”的措施,那甲午一战鹿死谁手还真未可知。他天真地以为“震慑”就可以退敌,可他完全忽视了日本对于此战的决心和投入,最终大败。在已经开战的情况下还寄希望于其他西方国家的调停、将那些主力舰队囤在那里“威慑”,这才是甲午海战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李鸿章“罪人”的名称一点都不冤

  在“疆防”和“海防”上,李鸿章和左宗棠出现他分歧。左宗棠力排众议,拖着年迈之躯收复新疆,受到万人敬仰和朝廷的褒奖,这让他如鲠在喉,有了打压左宗棠的念头,而后,通过盛宣怀掌控电报的优势除去了左宗棠的鉴定支持者-----胡雪岩,没多久,左宗棠就黯然出局,从此,朝廷唯李中堂马首是瞻,再也没有一个和他唱反调的“主战”人士了

  在义和拳的问题上,和洋人关系密切的李鸿章从来都是主“剿”。慈禧决定利用义和拳和洋人开战后,在盛宣怀和李鸿章的主导下,东南多省与列强私下议定“互保条例”,拒绝派兵增援北京,最终不得不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满清的灭亡可能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当权几十年的李鸿章无疑扮演了重要角色。签订不公平条约的过错不能归咎给李鸿章,但是,他处处向洋人妥协的做法也是事实,不是他和洋人关系好,而是洋人喜欢这样的人

  没必要黑李鸿章,但是,实在找不出有什么可恭维他的地方。他死后,家产达到4000万白银之多就是个证明,历史上也就和珅比他贪的多吧?

  一生劳于洋务,最终亡于洋务。

  形容李鸿章最贴切的一个标签我认为是“大清修补匠”,作为一个没落帝国为数不多的开眼看世界的先驱,李鸿章无疑是成功的,他运用自己的政治智慧和外交手段让命在旦夕的帝国硬生生苟延残喘了半个世纪。科技和军事实力的落后使得大清如一个巨大的宝库,是个国家都想咬一口,打又打不过,清政府只能靠钱来换平安,而李鸿章择是坚定的执行者,在他心里,大清是可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赔点银子怕什么,时间够了,大清还能崛起翻盘,重返世界前列,把失去的都拿回来。后人对李鸿章的评价贬大于褒,将他视为卖国贼,其实是有失偏颇的。

  

晚清权臣李鸿章一生劳于洋务,后人对其评价真的很客观吗?

  梁启超评价最为客观,“有才气而无学识,有阅历而无血性”,因此,敬其才,惜其识,悲其遇。

  治事之能臣,

  文韬武略勉称全才,

  衰世之罪羊,

  左捂右支终难擎天。

  有经世之能,

  无圣人之怀。

  以军功起,

  以洋务誉,

  以北洋盛,

  以马关耻……

  李鸿章洗白的太厉害了!

  一,他是清末最著名的大贪官,身家明面上就有四千万两白银之多,暗地里不计其数,而北洋海军最强铁甲舰定远号卖到中国也才一百七十多万两白银!清庭花费巨额公款,养肥了自李鸿章而下的多少蛀虫!

  二,他是清末最著名的卖国贼,一生签订卖国条约近三十条,几乎清末所有最著名的卖国条约都和他有关系!有他参与的对外战争全部惨败收场,有他参与的不平等条约全部签订!收钱收的全世界的列强都指名道姓找他签订卖国条约,数千年来惟此一人,也算厉害!

  三,他的头衔都是后人杜撰的,什么三大伟人、东方俾斯麦都查不到出处。最早流传于类似铁血的小论坛,和尚可喜的“明末第一完人”一样被当成笑话,后来李鸿章后人投资拍摄走向共和就拿来用了,以至于现在很多不明真相的信以为真!

  四,曾国藩评价他“好为官”!左宗棠评价他“国贼”“可媲美十位法国将军”!当时的文人评价“宰相合肥天下瘦”!就连素以低贱著称的伶人也骂他“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机械设备_机械设计_机械制图_电气自动化-东一设备网 > 晚清权臣李鸿章一生劳于洋务,后人对其评价真的很客观吗?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